延续数百年的 “无蚊神话” 终被打破。据《冰岛评论》报道,冰岛自然历史研究所于近日正式确认,该国境内首次发现野生蚊子活动的踪迹,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其 “全球唯一无蚊且适宜人类居住国家” 的固有认知。
这一关键发现源自当地一位名叫哈尔塔森的昆虫爱好者。10 月 16 日晚,他在自家花园的昆虫诱捕陷阱中,意外捕获了 3 只外形疑似蚊子的昆虫。凭借多年经验,哈尔塔森意识到这些小虫非同寻常,随即拍下照片分享至社交网络,并将标本紧急送往冰岛自然历史研究所。经该所昆虫学家马蒂亚斯松鉴定,这 3 只昆虫被确认为 “环跗脉毛蚊”(Culiseta annulata)—— 一种原产于欧洲、以耐寒性著称的蚊种。
“这是冰岛历史上第一次确认有蚊子在户外活动。” 马蒂亚斯松强调了此次发现的里程碑意义。他解释道,尽管过去偶尔能在入境航班或货轮上截获 “偷渡” 的蚊子,但它们从未能在冰岛的野外环境中存活并被发现。对于这些不速之客的来源,哈尔塔森结合发现地推测,它们极有可能藏身于集装箱中,从 6 公里外的一处国际工业区 “搭便车” 入境,而那里正是冰岛跨国货物运输的枢纽。
这只蚊子的出现,实则早已在科学家的预料之中。长期以来,“冰岛为何无蚊” 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这个拥有适宜水域和温和气温的岛屿,周边国家蚊虫肆虐,自身却能独善其身,其背后的自然屏障曾被归结为春季水体的反复冻融、强劲的海风以及特殊的水质等多种因素。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道天然防线正逐渐瓦解。数据显示,过去 20 年冰岛的平均气温上升了 1.8℃,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倍,这使得原本不稳定的水域环境变得更适宜蚊子幼虫发育,为其生存提供了温床。正如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所评论的,这一发现正是全球气候变化驱动耐寒物种向高纬度地区扩张的有力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