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费持续攀升,招生困境与学生经济压力交织

开学前夕,澎湃新闻报道的一则诈骗案件引发大众热议。即将踏入民办本科高校长春建筑学院的大学新生小南(化名),为凑齐一年 25000 元的学费,暑期在饭店打工,一个月仅赚 4000 元,随后他加入当地教育局所创的助学贷款 QQ 群,却被群内混入的骗子骗走 3000 元。

除这起诈骗案外,小南勤工俭学的经历以及他本科阶段需承担的高昂学费也受到关注,进而引发了对于民办本专科院校学费高企且仍在上涨的讨论。澎湃新闻于全国各省份分别抽取了一到两所民办本科与民办专科学校,将各校 2025 学年的最低学费与 2020 年对比发现,超八成学校学费出现上涨,其中民办本科平均每年上涨 5734 元,民办专科平均每年上涨 3146 元。

与此同时,民办本科多年来一直存在招生困难的现象,今年这一情况更为严峻。据各地考试院信息,今年一些民办高校多次进行征集志愿,分数线降低了数十分,可依旧无法完成招生计划。

招生艰难、学费高昂似乎已形成了 “恶性循环”。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春秀在提案中提到,民办高校绝大多数依靠学费滚动发展,学费在学校总收入中占比达 85% 以上,资金来源渠道极为单一,筹资能力也有所不足。她认为,民办教育资金力量薄弱,并且面临教职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对民办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同时也要引导民办高校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

近期,澎湃新闻采访了十位曾就读或正就读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曾在社交平台参与过 “还要不要读民办高校” 的讨论,对于他们而言,“读大学” 是一个反复权衡利弊后的抉择。

比如在华南地区一所民办 “二本” 院校读经管专业的女生桃子,每年需缴纳 25000 元学费,且对所学专业兴趣缺缺,还觉得课程质量不高,家庭每月还得再给她 1500 元生活费,这令桃子焦虑到 “整夜整夜失眠”。虽然自 2024 年起,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额度从 16000 元提高到 20000 元,且相关部门已连续四年对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但贷款还是无法覆盖她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在四川一所民办 “二本” 院校就读的李茹,一年学费 15000 元,加上学校代收服装费、生活用品费等其他费用,一年总支出近 23000 元,为了学费她也背负着助学贷款,毕业后首要任务就是还贷。

此外,也有像洪叶这样觉得民办高校学费虽贵但依然值得读的学生,他来自陕西农村,是家中首位大学生,父母愿意靠打工支持他读书,即便他每年学费高达 39000 元。而受访学生们为了拥有更好未来而选择坚持读书,可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又不得不经常向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压力等情况妥协。

民办高校学费持续攀升,招生困境与学生经济压力交织
(1025)

投稿联系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yklive.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