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8 日 9 时 18 分,辽宁省 14 个城市准时同步拉响防空警报,时长 3 分钟,以此纪念九一八事变 94 周年。其中沈阳作为主会场,在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办撞钟鸣警仪式,14 名代表共同撞响警世钟 14 次,象征中华民族 14 年的艰苦抗战历程(1931-1945)。警报响起时,全省行人纷纷驻足肃立,机动车停驶鸣笛,火车与轮船也同步拉响汽笛。沈阳还特别对 “9 路 18 街”(共 27 条街道,包括崇山东路、市府大路、青年大街等)实施 3 分钟红灯管控,确保车辆停车鸣笛参与纪念。
从历史背景来看,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侵占沈阳,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而辽宁有着悠久的纪念传统,自 1995 年起,沈阳已连续 30 年在这一天鸣响警报,是全国最早将鸣警时间精确到 “9:18” 的省份。对东北地区民众而言,相关历史教育伴随成长,警报声已成为 “刻在血脉里的时钟”。
此次纪念并非辽宁独有,全国多个省份也同步行动。黑龙江于 9 时整开始试鸣警报,持续 10 分钟;吉林长春从 9 时 18 分起,分三阶段鸣警至 9 时 33 分;安徽、云南昆明及浙江杭州则在 10 时启动试鸣,其中杭州分预先、空袭、解除警报三阶段进行。各地民众积极响应,河南许昌有外卖小哥冒雨停车脱帽肃立默哀,江苏盐城、大连的市民也确认当地同步鸣响三次警报。
社会反响热烈,民众心声真挚。东北网友分享爷爷讲述的日军侵华往事,强调警报背后的历史必须告诉下一代;有行人驻足时感慨,如今的晴空万里来之不易,是前人用鲜血换来的;还有高中生表示,曾误以为全国统一鸣笛,后来才知晓这是东北特有的纪念传统。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警报试鸣属于非紧急演练,政府已提前发布公告,提醒市民保持正常生活秩序。若在其他时间或地点听到类似警报(如 2025 年 8 月海口深夜曾出现警报误响情况),市民可通过 12345 热线核实情况。
94 年前的一声爆炸,让 3500 万同胞伤亡,也开启了中华民族 14 年的浴血抗争。如今长鸣的警报,既是哀悼逝者的安魂曲,更是唤醒生者自强的战鼓。正如沈阳街头那句刷屏的标语所言:“尊严生于自强,和平源于清醒”。

